新闻动态
你的位置:江南app公众号 > 新闻动态 >
从仁寿宫到仁智殿,看朱厚熜怎么磋磨前嗣母昭圣张太后?
发布日期:2025-02-04 23:23    点击次数:80

最近半年一直在看大礼议的相关资料,期间屡屡被登堂入室却忘恩负义、得陇望蜀的无耻白眼狼朱厚熜的各种行为所震惊,看得俺是又气又笑,这厮怎么就如此杂碎呢?

今天不讲朱厚熜在前嗣母和亲妈过生日时搞的小动作,也不提朱厚熜对大臣说前嗣母是久恶之妇,更不提朱厚熜在一切典礼都宣称奉亲妈之命而无视正统皇太后,就只聊聊朱厚熜是怎么把母仪天下三十多年的张太后给折腾得无家可归的事。

永乐帝朱棣在修建紫禁城时,由于当时没有皇太后,就没建造专门让皇太后居住的宫殿,直到宣德帝朱瞻基即位,燕明才出现皇太后,即仁宗张皇后。

张氏做皇后时住在坤宁宫,升级为皇太后就搬到紫禁城西路最大的仁寿宫,仁寿宫中的仁寿殿相当大,前面还有一座大善殿。

金幼孜在《皇都大一统赋》中写到“乾清并耀于坤宁,大善齐辉于仁寿”,把大善殿和仁寿宫齐名,与乾清宫和坤宁宫并列,可知仁寿宫和大善殿的规模都不小,大善殿相当于乾清宫,仁寿宫就相当于坤宁宫。

杨荣也写了一篇《皇都大一统赋》,其中有句“谨身翼乎其(乾清宫)前,仁寿屹乎其右”,也拿仁寿宫和乾清宫类比,可见仁寿宫的确不小。

在宣德张太后入主仁寿宫前,那里只是宫廷供佛之地,前面的大善殿也供有前元留下来的诸多佛像、佛骨。

后来朱瞻基驾崩,太子英宗朱祁镇即位,宣宗孙皇后也升级为皇太后。

此时,太皇太后张氏仍住在乾清宫西边的仁寿宫,皇太后孙氏就住在东边的清宁宫,直到张太皇驾崩,身为儿媳妇的孙太后才搬到仁寿宫住。

到了土木之变时,朱祁镇被俘,郕王朱祁钰即位,王妃汪氏入主坤宁,朱祁镇的钱皇后就搬到仁寿宫,婆婆孙太后又带着太子宪宗搬回清宁宫住。

此时不知道朱祁钰生母吴太后住在哪里。

朱祁镇复辟后,钱皇后可能又搬回坤宁宫,但孙太后一直在清宁宫住到死。

等到宪宗即位,嫡母钱太后入居清宁宫,生母周太后入主仁寿宫。到钱太后驾崩后,周太后才搬到清宁宫,一直住到死。

弘治末年,孝宗曾想请周太后搬到仁寿宫前殿住,但未果,后来清宁宫火灾,周太后才暂居仁寿宫前殿一年,等清宁宫修复后就又搬回去,孝宗还为之举办盛大的搬家典礼。

婆婆既然住清宁,那儿媳妇宪宗王皇后自然就住在仁寿宫,到周太后死才搬到清宁宫。

到武宗即位后,就是圣祖母王太皇太后住清宁宫,圣母张太后住仁寿宫,一直到武宗驾崩、白眼狼朱厚熜即位。

朱厚熜登堂入室后,就把亲妈蒋氏迎进紫禁城,由于没有确切史料记载,不知道蒋氏初进宫住在哪儿。

当时武宗母张太后住在仁寿宫,武宗夏皇后带着二妃住在清宁宫,宪宗的皇妃也都居住在清宁后宫,所以猴格就推测,蒋氏初入宫时也入住清宁宫,去和亲婆婆邵氏挤,朱厚熜不可能让他妈住在仁寿宫去看张太后的脸色。

此时朱厚熜正忙着和群臣打擂台,给亲爹、亲娘、亲奶奶争尊号,没工夫考虑亲娘居住的问题,所以只能让蒋氏和宪庙、武庙后妃挤在一起。

嘉靖元年正月十一,闹着给爹妈加“皇”字的朱厚熜大祀南郊,才回宫不久,清宁宫后三宫发生火灾,随着大风呼啸,烧毁房屋众多,直到风停火才住。

正月十二,诸臣纷纷上疏,拿火灾说事,认为是朱厚熜过于尊崇私亲,才导致上天示警,请求他收回加“皇”的旨意。

朱厚熜虽然仍嘴硬的拿张太后懿旨顶缸——说给兴献帝后加“皇”是奉圣母张太后之命,但内心多少有些害怕天意,到底还是屈从群臣的意见,没有给亲爹妈加“皇”字。

但这厮却抓住另一个机会,把武宗后妃赶出清宁宫。

正月十三,朱厚熜以清宁宫后三宫火灾为由,命司礼监传谕内阁:

宫眷在清宁宫居住稠密,准备奉迁武宗皇后居住到西城仁寿宫,贤德二妃居住到永安宫,居住在清宁宫的宪庙皇妃(除了他亲奶奶邵氏外)也都西移。

内阁几位大学士对朱厚熜的刻薄很是惊愕,杨廷和就劝谏他:

皇上仁孝,岂能有这样的举动?西城仁寿宫是先朝幽闭废黜之所,武宗皇后母仪天下十六年,皇上你在藩邸时还曾以臣礼侍奉,更何况皇上你亲受武宗神器之传,恩德甚大,对待武宗后妃“礼宜从厚”,如今康陵(武宗陵寝)之土还没干,你怎么能如此对待武宗遗孀呢?宪庙诸位皇妃曾侍奉皇祖,和邵太后相伴几十年,亲爱之情不言可知。如今遭受火灾,皇上正该体念安慰之时,怎么能把她们迁徙到幽闭之所呢?如此行为实在有损圣德,恐怕皇上圣心也会不安,就是邵太后也不会同意的。如果还没开始迁移请不必再行,如果已经开始迁移,请马上停止,免得天下之人议论皇上刻薄。

朱厚熜只是应付杨廷和说“遂止”,但实际上还是把夏皇后赶出清宁宫,不过他也没敢真把夏皇后赶到西苑仁寿宫,而是让她搬到未央宫去,给他亲妈、亲奶奶腾地方。

二月初八,礼部上加四宫尊号仪注,就提到让朱厚熜去仁寿宫给昭圣张太后行礼,去未央宫给皇嫂庄肃夏皇后行礼,次日再去清宁宫给寿安邵太后、兴国蒋太后行礼。

据此可知,张太后仍旧住在仁寿宫,夏皇后搬到未央宫,邵太后住在清宁宫前殿,蒋太后住在清宁宫后殿。

为了让亲妈、亲奶奶住的舒服,朱厚熜对受灾的清宁宫小三宫加班加点的修建,力求完美,但修复并不影响邵氏、蒋氏在清宁宫的居住,嘉靖元年十一月十八,邵太后死,就由蒋氏独占清宁宫。

虽然亲妈独占清宁宫,虽然清宁宫是禁城东路规模较大的建筑群,但朱厚熜内心仍不舒服,因为清宁宫的富丽堂皇,依旧比不上禁城西路规模最大的仁寿宫。

特别是嘉靖三年(1524)后,朱厚熜在大礼议中取得完全胜利,改称孝宗为皇伯考,张太后为皇伯母,亲爹为皇考,亲妈为圣母,但在群臣心里,张太后仍然居于他亲妈之上,这让朱厚熜的内心极为失衡。

张太后是从太子妃到皇后再到皇太后,如果她有孙子本该荣升太皇太后,像仁宗张皇后那样混个大满贯的,但遗憾的是她没孙子,更缺心眼的是没给儿子立嗣,这才给白眼狼入继的机会。

而蒋氏则是从藩妃靠儿子才成为皇太后,和正统出身的张太后相比,总是名不正言不顺的杂牌。

就像后汉灵帝的生母董太后一样,从藩妃成为太后,耀武扬威几年后,在儿子死后就被强势的儿媳妇用“蕃后不同居京师,请永乐宫还故国”的借口赶走并害死。

朱厚熜肯定不愿意让亲娘落到傅氏、董氏的地步,所以他就拼命提高亲娘的待遇,直逼张太后,但就是居住宫殿这一点让他没奈何,他实在找不出理由让张太后搬出仁寿宫。

不过,机会很快就出现了。

嘉靖四年(1525)三月二十三夜,仁寿宫突然发生火灾,和清宁宫火灾时狂风大作还只烧了后边小三宫不同,仁寿宫整个建筑群体都毁于一旦,张太后只能暂时搬到仁智殿。

仁智殿,又叫白虎殿,在仁寿宫前面大善殿的前边,武英殿后边,是明代供职于宫廷的画师作画之处,明帝中有不少喜欢绘画的,都曾亲临这里点评画师的作品。有时候皇后接受命妇朝贺,也在仁智殿。

这里除了作为画房,还是殡宫,通俗点说就是停尸房。

从朱棣开始,“凡大行帝后梓宫灵位在此停供”,很显然,仁智殿的居住环境和规制,别说不如仁寿宫,就连清宁宫也比不上。

张太后狼狈的搬进仁智殿,终于让朱厚熜吐一口气,觉得亲妈成为后宫最“尊贵”的女人是指日可待了。

三月二十四,朱厚熜传谕礼部,说仁寿宫灾是上天示警,“朕心震惊”,赶紧择日遣官祭告天地宗庙社稷山川城隍,文武百官纷纷上章安慰他。

太后居住的宫殿发生火灾怎么办?

修复呗!清宁宫不也还在修复?还有朱厚熜给亲爹修建的世庙也正在大兴土木。

五月初二,监察御史叶忠上疏《以灾变陈言十事》,其中第一条就说修复仁寿宫时,应该“稍损旧制,以纾财力”。

疏入,朱厚熜对叶忠嘉奖一番,并欣然采纳他的意见,命工部官计算仁寿宫工程,并于五月十五宣布,仁寿宫的修复工程“视清宁宫酌损之”。

仁寿宫原先在紫禁城中是仅次于中轴前三殿后三宫的最大建筑群体,现在的修复工程,不仅要削减规格,还要逊于清宁宫,朱厚熜的心思已经不言而喻。

那么,仁寿宫在减损规制后,朱厚熜就开始动工了吗?

并没有。

有些廷臣很能揣测圣意,知道他“家家净”皇帝的心思,对于仁寿宫的修复,并不是像孝宗修复清宁宫那样一年完工,而是能拖延就拖延,没困难也要制造困难。

当年八月初一,工部上疏说:

营建仁寿宫的工役太过重大,还有世庙正在兴工,四川、湖广、贵州山林已然空竭,材木料採征实在困难,是不是等世庙完工后,再推简有才力的大臣总理仁寿宫工程,去四川、湖广、贵州“募求大木”。

朱厚熜假惺惺的表示:

仁寿宫是奉皇伯母昭圣皇太后的,不要等世庙完工再兴工,马上推荐总理大臣,遣官采木。

随即,就升巡抚四川右副都御使王軏为工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理收买大木。

但没过几天,朱厚熜这厮就变卦了,声称可怜岁灾民困,“欲暂止仁寿宫役”。

大臣们表示很无语,脸呢?不要了?

大学士费宏就劝他:

昭圣皇太后长时间留在仁智殿,恐怕不会安宁,仁寿宫可以慢慢修复但也别停工,以示陛下你的奉养之孝啊!再说,前两天才传旨修建仁寿宫不用等世庙完工,这才几天?怎么能出尔反尔呢?

朱厚熜义正言辞的表示:

如今正值灾伤,民生困苦,朕准备停止仁寿宫役,以养民力、侐民命。皇伯母住的仁智殿也比较宽敞,虽说孝养不能推迟,应该立即修复,但小民也应该爱念,所以,此前遣派出去收买大木的官员,不要侵扰民间,“违者罪之”。

啊呦!猪大葱你真是好爱民哟!真是大明爱民如子第一人啊!那咋不把同时修建的清宁宫、世庙都停工了?还有其他建筑群也停工呢?

个臭不要脸的熊玩意!!!

当年十月初二,工部尚书赵璜上疏,因为财政匮乏,请求暂停玉德殿、景福宫、安喜宫的工程,先修复仁寿宫,等仁寿宫完工后,财力有余,再继续兴工。

朱厚熜坚决不同意,下令几个工程和仁寿宫一起兴工。

十月初十,朱厚熜以四方灾异频发,命内阁撰写旨意,谕令上下同加修省。

体察上意的费宏就很识时务的说:

前几天皇上悯念民困,想暂停仁寿宫役,臣等愚昧,没能将顺圣意,如果是因灾异修省,暂停仁寿宫役,也未尝不可。

朱厚熜这才愉悦的夸赞费宏很忠诚,表示从他嗣位以来,就灾异屡见,特别是最近,又是雨雹又是星变,朕很惶恐啊!所有工役还没开工的就暂停,已经兴工的可以继续。

于时,赵璜又上疏,再次请求停罢玉德殿等工役,先修建世庙及仁寿宫,完工后再议兴他工。

费宏也以“岁饥民劳”为由,请停罢玉德殿等工役。

朱厚熜只好采纳,但是,他又直接传谕“并罢仁寿宫工”,召採木侍郎王軏回京。

他不要脸的行径让诸臣很为难,给事中王臣、御史杨彛(yí)纷纷上疏:

因为仁寿宫灾,昭圣皇太后只能暂居别殿,皇上圣心不安,中外臣民也不安啊!臣知道皇上孝顺孝宗之心“无异于献帝”,而仁寿宫之建,又怎么能缓于世庙呢?臣以为他工都可停罢,唯有仁寿宫不可罢。

大臣的意思很明确,昭圣张太后是孝宗原配,人家母仪天下几十年了,你爹只是个追尊的藩王,怎么能和正统相提并论呢?就算你非要相提并论,能不能把面上的一碗水端平?把世庙、仁寿宫一起修建?怎么能修一个停一个呢?你让天下臣民怎么看待你!

对于大臣的谏言,朱厚熜只是章下所司,就没下文了。

就在这个月十六,清宁宫的修复也终于完成,朱厚熜觉得,终于可以让亲妈住得比张太后舒心了。

因此,他对修理清宁宫的匠工、管工都予以嘉奖,有五十个工匠获得顺天府经历知事等职务,给事中黄臣等人上疏劝谏以为不可,朱厚熜“不听”。

又升管工的锦衣卫副千户冯铎一级,兵部上奏说:锦衣卫非军功不升,以前间或有之,也在陛下登基之初全部裁革,如今冯铎以亲军之官管领服役,原本就是职分所在,怎么能遽拟升迁、延续先年的弊政呢?

朱厚熜不予理睬,诏如前旨升授。

嘉靖五年(1526)正月初十,工部上疏说,世庙的工程已经完成十之六七,请减损工匠,以备仁寿宫之用,朱厚熜从之。

从而可知,仁寿宫其实一直都没动工。

七月十九,朱厚熜传谕工部:

当初在奉慈殿后修建观德殿,事出仓卒,规制太狭隘,不足以表达朕对亲爹的孝心,让朕内心很不爽。现在朕想在奉先殿左边另外建造一殿,以奉安我皇考恭穆献皇帝的神位,表达朕的孝亲之意。

观德殿是朱厚熜在嘉靖三年修建的,以供奉他爹兴献王的神位,现在嫌太狭小,想另建更宏伟宽敞之地。

工部尚书赵璜不敢劝阻,模棱两可的说:

如果在奉先殿之左建殿,就与奉慈殿左右峙立,在奉慈殿供奉的孝肃太皇太后是献皇帝的圣祖母,孝惠皇太后又是献皇帝的圣母,如今在它的左边建殿,臣恐怕献皇帝在天之灵未必能安。奉先殿虽然稍微高广,但祖宗列圣都得同居挤在那里,观德殿虽然稍微狭小,那可是献皇帝的专祀。更何况还修建有世庙,规模等同太庙,足够表达皇上的孝思。但如果皇上非要有所更新,也应该命礼部、工部臣在殿左相度方位,务必使各全其尊,不失其次。

朱厚熜很干脆的回复说:别建已有定所,第如谕行。

于是,礼部尚书席书劝谏说:

修建世庙就已经让民劳踰年,如今告成,应该节惜民力,况且四方灾异非常,天天都有报灾的,可赋役不停,财力匮乏,皇上能不能宽限一年,让民力少纾,民财少裕,再考虑别建新殿的事。

朱厚熜对他的亲信马仔耐心回复:

朕知道爱卿的忠诚,朕也考虑世庙才完工,踰年又开始修建仁寿宫,民力不可不惜。但观德殿在奉先殿之后,出入实在不便,所以才想换个地方。如今地方已经找好了,就是迁移一下,所费不多,日子都选好了,很快就能完成。

给事中张嵩也上疏劝谏他别折腾:

往年才修盖观德殿,没多久又修世庙,如今世庙完工,又想重建别殿,还要和奉慈殿左右并列,皇上你就不考虑祖孙母子之嫌吗?世庙这才完成,军士都想休息一下,民力也想舒缓一下,以皇考的盛德,恐怕也未必想让皇上你别建新殿。

御史郭希愈说:

陛下你想效法尧舜,愿从礼部、工部所议,爱惜民力,陛下的大孝应该在继志述事、定世安民,这才是大孝,献皇帝对陛下的期望也是拨乱反正、致理弘化、以成大业,而不在修建新殿。

朱厚熜对两人的上疏没做批示,俱下所司,然后传谕阁臣费宏等:

凡是人就没有无父母者,观德殿在奉慈殿后边,庙殿重叠,过于狭小,也是仓卒之制,出入不便,所以才想东迁。世庙在太庙之东北,正好和新殿内外相对,和奉慈殿没有干涉,这并不是非礼啊!

费宏这货多听话啊!马上说:

皇上孝思纯笃,对献皇帝的孺慕无时无地不在念,应该通知该部遵从圣谕,择日兴工,以满足皇上的尊亲之孝。

工部奉旨,就又开始迁移观德殿到奉先殿左边,即崇先殿。

这下朱厚熜才心满意足,可能觉得他满足了,要是仁寿宫再不动工,实在说不过去理。

于是,十月初九,朱厚熜下诏,按照先年规制修建仁寿宫,升巡抚陕西右副都御使王荩,为工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总督收买大木。

十二月十六,大学士杨一清上疏条陈修省事宜时,又提及仁寿宫工程:

营建仁寿宫最为紧急,工料也最为浩繁,但财政匮乏,应该先择其紧要之料采办,不急者暂为停止。

朱厚熜很爽快的肯定杨一清的忠诚,表示要采纳他的建议。

杨一清只是让他先暂停不急着用的工料,结果这厮顺水推舟又把整个工程给全停了。

嘉靖六年(1527)三月初五,新建的崇先殿也完工了。

工部奏报说,崇先殿已经落成,但仁寿宫的木石等料都没办呢,要不先放官军休息?等采回木石之料再说。

朱厚熜很仁慈的“从其请”。

到了十月十四,又有大臣提出仁寿宫工程的事,朱厚熜才让钦天监选择吉日准备兴工。

钦天监择吉日后,下工部议。

工部很为难,啥料都没有准备,让我们怎么干活?只能上奏说:

请先采材料,材料回来就动工,可以先让官军、民夫把仁寿宫的瓦砾搬出去,等大木回来就可以开工。

朱厚熜很“贴心”的表示:

工程浩大,旷日持久,徒劳人力,等大木到时,再择日兴工吧。

从嘉靖四年三月二十三火灾发生,到六年十月间,朱厚熜一直是嘴上动工就是不见实际行动。两年多了,连火灾现场的瓦砾都没清理呢!他也不嫌难看。

而比仁寿宫晚的世庙、崇先殿都已经完工了,还有供朱厚熜享乐的其他建筑也都同时进行,唯独仁寿宫没动静。

可能其他工程都不用花钱,靠猪大葱吹口气都成了,就只有仁寿宫的工程耗民力、费财赋······

正是由于朱厚熜的故意为之,致使仁寿宫的修复遥遥无期,张太后只能委委屈屈的窝在仁智殿,何时能搬回来?未知。

到了嘉靖七年(1528)四月二十九,据吏部尚书桂萼条陈十二事的奏疏可知,仁寿宫所需的大木终于采到了,在途中。

嘉靖八年(1529)正月二十五,桂萼以灾异上疏,请求朱厚熜怜惜民力,节省国用,分别工徭的缓急,计算钱粮的多寡。

朱厚熜这厮就又把主意打到仁寿宫这里,直接宣谕阁臣:

仁寿宫的工程虽然不能缓,但天下民力竭矣,恐怕川广夷民被扰,激生他变,加上虏贼出入,士卒也应该养其锐气,“不可使之杂役”。

所以,仁寿宫工程又㕛叒搁那儿了,其实,始终都没开工。

没办法,谁让家家净皇帝“爱民如子”呢!

八月二十二,朱厚熜才命宣城伯卫錞、工部右侍郎苏民提督仁寿宫工程。

这是终于要准备动工了吗?

想啥呢,不过是朱厚熜忽悠大臣的伎俩!

嘉靖十年(1531)三月初四,朱厚熜在西苑太液池召见张孚敬、李时,两人急忙跑到西苑,在西苑旧仁寿宫受到接见。

朱厚熜表示:

朕要重修西苑,恢复皇祖规制······

这厮除了打朱棣的旗号,还另有高大上的理由:

朕最重农桑了,准备在西苑旧仁寿宫前建土谷坛,宫后建蚕坛,你们觉得怎么样?

张孚敬、李时:能怎么样,你说建就建呗!

得了,这王八蛋又开始折腾西苑工程。

就这样,“土木、祷祀月无虚日”的朱厚熜,不停的兴建新工程,但唯独仁寿宫工役的开工,是遥不可及,张太后只能凄凉的待在仁智殿,蒋太后则在富丽堂皇的清宁宫安享尊荣,成为嘉靖后宫第一人。

即便如此,朱厚熜还不满足,觉得他对亲妈的孝心还有提升空间。

于是,他决定为亲娘修建更雍容华贵的养老场所。

嘉靖十五年(1536)四月初九,朱厚熜宣谕礼部,决定不修复仁寿宫了:

朕修建郊坛庙寝,是为了上事天地祖宗。考虑到太皇太后、皇太后二宫,我皇祖并没有建置。以致于太皇太后、皇太后只能居住在清宁宫和仁寿宫。但清宁宫是青宫(太子)所居,虽然没有太子,但不能没有太子宫,所以清宁宫不能当作母后所居之地。仁寿宫属于乾清宫体系,也不是母后之宫,所以,朕准备把清宁宫后边区域,兴建新宫殿作为太皇太后宫,把仁寿宫故址,并拆除大善殿之地,兴建新宫作为皇太后宫,以补充皇祖未有之制。

“命建慈庆宫为太皇太后居,慈宁宫为皇太后居,今工有次第,以慈宁奉圣母章圣皇太后,以慈庆奉皇伯母昭圣皇太后。”

从朱厚熜的诏谕内容可知,他准备提高太后宫殿的规格,在仁寿宫旧址并拆除大善殿,修建慈宁宫,让他亲妈住。

然后在清宁宫后边建慈庆宫,当作太皇太后宫,还是为亲妈以后当太皇太后准备的,仁寿宫原本的住户张太后根本就没份,只是捎带性的让她住慈庆宫。

从清宁宫,到仁寿宫,拆迁大队朱厚熜都如出一辙,先让原住户赶走,或修或建,完了让亲妈搬进去,被迫搬迁的原住户反而没有了自己的家。

诏令一下,各部门迅速响应开工,清理仁寿宫遗址,再把好好的大善殿拆毁,并焚毁其中收藏的各种佛头、佛牙骨万余斤,金银佛像百六十九座···

朱厚熜在兴建慈宁、慈庆之余,还同时修整七陵,又比拟朱棣的长陵给自己预建寿宫,还有沙河行宫、金山行宫等等,内外工役众多,耗费巨大,每个月都不下三十万金,实在支撑不起。

嘉靖十六年(1537)五月二十八,工部尚书林廷㭿会同吏部、户部、礼部、兵部诸臣一起上疏,请求把各工程排先后之序,逐渐建造,其他不急的宜暂停止。

疏入,朱厚熜批示:

慈宁宫应该先建造,慈庆宫、东宫接次建造,其余俱停止。

看到这里,让人忍不住感慨一句,朱厚熜可真是上下五千年里唯一的大孝子啊!先建造慈宁宫,必须让他妈先住进新家,被拆迁的张太后你就继续窝在仁智殿吧!什么叫落魄的凤凰不如鸡,张老太这就是。

嘉靖十七年(1538)七月二十二,慈宁宫完工,这速度可真够朱厚熜的,也挺讽刺的。

亲妈又可以搬新家了,朱厚熜表示很愉悦,以慈宁宫完,赏:

武定侯郭勋、大学士李时、夏言、太监高忠各银五十两、䌽叚四表里,荫一子锦衣卫百户;

兵部尚书张瓒银五十两、䌽叚四表里;

工部尚书温仁和银四十两、䌽叚三表里;

尚书周叙、侍郎吴大田、江晓、潘鑑各银三十两、䌽叚二表里,吴大田、江晓各一子入监读书;

升锦衣卫都指挥使陈寅署都督佥事,都指挥佥事张琦署都指挥同知,指挥佥事赵俊为指挥同知,各赏银三十两、䌽叚二表里;

兵科给事中李鹏鸣、广西道监察御史方钝升大理寺寺丞,各银十五两、䌽叚二表里;

通政使司右通政郭秉聪、太仆寺少卿蒋应奎、工部郎中沈思贤等,各升赏有差。

九月初一,朱厚熜宣谕礼部,以他亲爹生他的大德,宜称宗入庙,因此决定尊太宗文皇帝为成祖,皇考献帝庙号为睿宗。

九月十一,行礼,上太宗朱棣庙号成祖,献帝庙号睿宗,升袝太庙,跻武宗上,与孝宗同堂异室。

同一天,朱厚熜还为亲娘搬家到慈宁宫举行盛大典礼,亲作《福瑞赋》,奉请饱受疮疾折磨的圣母章圣皇太后蒋氏入居慈宁宫。

礼官上表请称贺,朱厚熜以“慈恙未安”为由不许。

这一天成为朱厚熜人生中的重要节点,亲爹上尊号,亲妈住进新宫殿,好大儿安顿爹妈、踩踏武宗母子的心愿,总算都实现了。

但乐极生悲的是,患疮毒三年、备受疾病折腾的蒋氏,在好大儿以天下奉养的“大孝”下,居然依旧没有保住小命,在搬进慈宁宫不到三个月,就于十二月初四挂了。

这时候,预备给张太后居住的慈庆宫还在营建中呢。

而朱厚熜因为亲妈之死,心中再次涌起对张老太的愤恨,觉得都是这个老虔婆的存在,才把他亲不溜溜的亲娘克死。这老太婆怎么就磋磨不死呢?

于是,朱厚熜在亲奉老娘梓宫南下与亲爹合葬时,再次让慈庆宫工程停工。

嘉靖十八年(1539)正月三十,工部尚书蒋瑶上疏说:

圣驾巡幸承天,请暂停慈庆宫、景阳宫、一号等殿以及沙河等工程。

朱厚熜指示:

景阳宫不用停,其他如拟。

嘉靖十九年(1540)三月初六,户科右给事中朱宪章等上疏:

慈庆宫、一号殿、二号殿、三号殿、皇穹宇等均在兴工,费用浩大,请暂罢西苑内的工程。

朱厚熜怒骂:

祖宗设立言官是充当天子耳目的,各工程几年不完,不见你们吱一声,修建个西苑能费几个钱?动不动就来聒噪?这次给你面子,“姑不究”,别给脸不要!

就是如此赤果果,修仁寿宫时无期限的拖延,等修慈庆宫时,依旧找各种问题拖延,反正其他工程都不能停,只停和张老太有关系的,朱厚熜就是不想让张太后住的舒心,让她住在停尸房,拖也要拖死你!

群臣是真的想让张太后尽快住进新宫殿,但朱厚熜搞的工程实在太多,今天没钱,明天没料,狗皇帝还不让停其他工,到嘉靖十九年内外工程二十三处,承天工程又有十余处,各部门都是疲惫不堪,如此,朱厚熜还骂各部欺玩他,简直是没天理了。

但不管朱厚熜私心想如何拖拉,嘉靖十九年(1540)十一月二十九,慈庆宫和本恩殿、二号殿、三号殿终于一起完工了。

那么,从嘉靖四年三月二十三就暂居仁智殿——暂居了十五年——的张太后,终于可以搬进新家了吗?

想啥呢?朱厚熜这厮能干人事吗?

当初慈宁宫完工不到两个月,朱厚熜就给亲妈举行隆重的搬家仪式,现在慈庆宫完工了,朱厚熜就像瞎了一样,只当没看见,就是不给张太后搬家。

终于,在弘正两朝耀武扬威坐享尊荣、到嘉靖朝却备受冷眼磋磨的张太后,于嘉靖二十年(1541)八月初八驾崩,到死,她都没能住进新家——慈庆宫。

张太后之死对朱厚熜来说,原本是高兴事,但她的死亡日期,却有点恶心朱厚熜——你死哪天不行?非死到朕生日前两天,今年还让朕开心办趴体不?

睚眦必报的朱厚熜马上就报复回去,张太后活着时朱厚熜是一天安都没给她请过,现在死了,朱厚熜却在遗诰中用张太后的语气,两次说自己无德,多亏了“今皇帝及皇后、皇太子荣养周至”······

真是上下五千年第一“周至”啊!

客观的说,扶弟魔张太后的口碑并不好,因此,好多网友对她在嘉靖朝受的磋磨,是持幸灾乐祸态度,都觉得无脑碰上无耻,活该她倒霉。

我却觉得有点讽刺,蒋老太在好大儿的奉养下,是顺风顺水,却偏偏没有活过她那个备受磋磨、冷待、掂对的大(三)嫂,蒋老太晚年还饱受疾病的折磨。

而张老太晚年的日子过得是那样窘迫——从仁寿宫被赶到仁智殿、日趋透明——却居然比趾高气扬的弟媳蒋老太还活得久,这也足以证明张老太是个没心没肺的主儿,岂不更气煞朱厚熜也?